上海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校风的大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她和近代上海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1922年10月,前身为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的上海大学在民主革命的洪流中应运而生,当时设有三个系,300名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大成为我党宣传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基地。李大钊、邓中夏、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张大雷、陈望道、杨尚昆、黄仁、何秉彝、何挺颖、李硕勋、沈雁冰等一大批名人志士曾先后在校任教和学习。在中华民族处于危急的时刻,“上大学生没有一个是只读书不做事的”。当时就赢得了“文有上大、武有黄埔”、“北有五四的北大、南有五卅的上大”之美誉。上大虽然在1927年5月被迫停办,但她的精神和传统给后人以启迪和鼓舞。
进入九十年代,上海的改革开放发展到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历史性的大转轨、大调整、大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1994年5月27日,上海解放45周年的纪念日,经国家教委批准,上海地方高校中实力最强,建校已30年的原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大学以及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四校合并组建的新上海大学宣告成立,成为当时上海学科门类最全、专业覆盖面最广、在校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江泽民总书记为上海大学题写了校名,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钱伟长教授出任校长。这是上海市委、市府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推进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面向新世纪的重大举措。
合并后的新上大贯彻“稳定、连续、开拓”的方针,围绕整体建设总目标,实施了一系列有特色、有成效的改革和调整,改革使学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五年来,初步形成了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重点学科和新型、高效、灵活的办学机制,合并的规模效应和综合优势逐步显现。新上海大学现有理、工、文、史、法、经、管等学科门类以及影视、美术学科共55个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52个硕士点,12个博士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有18个学院。
五年来,上大2.5万名毕业生中90%以上活跃在上海的各行各业,发挥着骨干作用。科研经费总量的85%以上来自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的科研课题,已经成为上海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底,由上海市政府批准建设地处宝山地区、占地1500亩、总投资为13亿元的上海大学新校区,今年九月将完成一期工程,正式启用。上海大学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回顾半个多世纪上海大学走过的风雨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上海大学是紧跟上海前进的步伐向新时代走来,而贯穿始终的则是几代上大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勇于改革、敢于实践的奋斗精神。
从上海大学的发展,也映射出上海的高等教育事业在历史将进入一个新的千年之际,正不断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无愧于上海这座伟大城市的名称,以崭新的姿态跨入充满挑战的21世纪!